《无声告白》读后感1500字 -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

作者:张九龄。文章的第一句就是,『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有意思的是,这句话其实是作者celesteng最后才决定加进去放在开头的。本意是想要抓住读者的关注,确实是抓住了我但读下去却会发现作者写作之细腻,能让我身临其境。透过莉迪亚的死亡,让我闯入了这个原本平静的五口之家,父亲是历史教授,母亲是家庭主妇,哥哥今年考入哈佛,妹妹汉娜年纪小却敏感的发现这个家的不对劲之处。

莉迪亚在玛丽琳忙于家务的时候自己学会了走路,且走的很稳,让她有种“自己熟悉的房间,门却被锁起来的感觉。”乳臭未干的莉迪亚有了秘密,她生活的某些部分已经被帘幕遮挡了起来。

莉迪亚的死亡根源是因为父母,因为她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她父亲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无声告白》.jpg

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莉迪亚的父亲是华人和母亲是白人。莉迪亚神奇的战胜了基因拥有了蓝色的双眼。这也让她变成家里面最受父母关注的小孩。

玛丽琳从小就是班里面的尖子生,想要和男生一起上手工课却不得不遵守“规则”上家政课。她在英文测试里的一句,“反讽---对事物的预期和实际结果之间的矛盾的嘲弄。”得到了a。

所以我高中时无比抱怨的铁工,木工,烹饪和缝纫课(对,这些课没有哪个课是我当时感兴趣的,有意思的是有了小孩后我居然开始对烘焙课感兴趣,现在有点后悔没有留住当年烘焙recipe,因为确实都挺好吃的),在某个年代却因为性别不同,没有选择的只能上家政课。

玛丽琳爱上james是因为他与众不同。而james是因为玛丽琳是一个漂亮白皙的平凡女孩而已,缺乏明显的特色。然而,尽管他永远都不会彻底意识到这一点,这正是他爱上她的原因,因为她能够完美的融入人群,因为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和自然。

所以这两个人相爱并不是爱情发挥了作用,而是因为彼此正好有自己无法得到的点。这样子“爱情”的发生基本上就是莉迪亚悲剧的源头。

玛丽琳绝对不想要成为像自己妈妈,一个家政课老师,像房子会跑一样看着房子的家庭妇女。在我的青春期的时候,基本上每次看见我妈也会在心底默默念这一句话。无法接受她的碌碌无为,任人摆布,自暴自弃,诿过于人.....还有好多好多,过了这么多年,我确实没有过得像她一样,但是却学会带着同理心去谅解和照顾她了。

莉迪亚说,她也不想要,它们太沉重了

在玛丽琳离家出走期间,她也意识到了即使身体逃离了那个家,但心理上却无法脱离。于是在回归家庭后,将所有的自己原本想要实现的事业目标全部加在莉迪亚身上,而莉迪亚抱着“妈妈能回来,她怎么样都行”这个想法,被动的接受玛丽琳的指引

『......她将倾尽余生指引莉迪亚,庇护她,像培育观赏玫瑰一样,帮助它成长,用木棍支撑它,把它的茎秆塑造成完美的形状。』

遗憾的是,当玛丽琳将对自己的期许放在莉迪亚的身上时,内斯却在这个家里被越推越远。但作为唯一的哥哥,莉迪亚又不得不将这个哥哥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她希望内斯像在湖边发生的那场意外时一样,不要松手。

这本书让我喜欢的另一个点就是每一个小细节到最后都有迹可循,甚至pinpoint了每个角色蜕变的节点;从开头的早餐旁的物理作业,作文www.yuananren.com墙上挂着的科学展颁发的绶带和爱因斯坦头像的明信片,梳妆台上的柔宝宝乳霜瓶,到报警莉迪亚失踪时给警察的一张她的照片都继续在这本书穿插至结尾。

读完这本书时其实给了我最大的震撼点还是玛丽琳和james相爱的原因,他们相爱是因为对方有自己毕生追求却不可能拥有的基因/外表,而这就是这个华人与白人相结合的悲剧源头?还是玛丽琳无法放下自己家庭,而被迫放弃自己憧憬的事业才是悲剧的源头,那追溯起来可不可以说是玛丽琳的母亲因为对白种人和非白种人的标签而不给予帮助下才是这场悲剧的源头?

而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吧,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都各有各的不同。

《《无声告白》读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恐惧与自由》读后感1000字

2:《孤独小说家》读后感800字

网站地图